1. 感官灵敏度差,感受能力不足。不能区别深红、浅红、桃红颜色;不能区分猫叫、狗叫;分不清2厘米和4厘米哪个线段长。 2. 感知量不足。去动物园参观,同龄的孩子可能会滔滔不绝向家人讲述所见所闻,而弱智儿童却大不一样,似乎没看见什么,有时只能简单说出大象、老虎几种大动物,描述起来也非常简单乏味。 3. 感知速度缓慢。原苏联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:把一些画有儿童所熟悉的图片如桌子、铅笔、狗等,给3组被测试的儿童看,要他们说出卡片上的选择体名称。图片是用速示器呈现的。次呈现时间为22毫秒,正常成人能正确辨认并说出72%的物体名称,正常儿童说出57%,而弱智儿童(一年级)则说不出一个物体的名称。第二次呈现时间增加到42毫秒,结果正常人100%,正常儿童95%,而弱智儿童55%物体名被说出。这说明弱智儿童感知的特点是他们只能慢慢地、一个一个事物地进行感知。 4. 语言障碍。临床追问弱智儿童的生长发育史都有言语发育迟的特点,一般经教育,在四五岁时才会说话,而且口齿不清,言语类型简单,有重复言语的表现,言语学习困难,尤其连说两字困难,如说汽车,往往重复说“车车”。 5. 语言表达比理解能力更差,他们往往能听懂成人的话,但难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。 6. 活动能力障碍。容易兴奋和激动,好动不停,动作无节制、不协调,做精细的动作困难;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的时间很短,对什么也没有特别的兴趣;在智力活动中匆忙行事,顾东不顾西,易产生附带联想,不能完成任务。
专家指出,弱智儿童要及早发现,及早矫治,及早施教。弱智儿童发现得越早,医治、教育得越及时,康复的效果越好。幼儿期的矫治与教育训练是患儿能否获得康复或较好康复的关键。同时专家还提醒家长,不要轻易给孩子戴上弱智的帽子。专家说,每年都有上千个儿童做智商测定,其实真正测出的“弱智”儿童仅占2%左右,而且儿童智力是不断发展的,一次测试结果只能作为该儿童智力水平的参考,并不是绝对不变的。因此,家长不要轻易给孩子扣上“弱智帽”。对智力差的孩子,老师家长不宜“逼”他学习,更不要流露出对孩子的歧视和同情,可通过“药物+刺激训练”等方法来改变智力状况。
来自:儿童智力测试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