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法是什么?“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”———脱离了汉字不是书法,儿童综合素质测试仪不用书写的手段不是书法,写得不好,没有艺术性就更不是书法。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这么认识。然而,这种看法并没有反映出书法博大精深的内涵和历史实际。书法到底是什么?书法是培养人综合素质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。这是历史上存在的事实。为什么唐朝要把“书法遒美”列为选拔官吏四条标准中的第三条?难道只是因为皇上喜欢书法?为什么古人选择毛笔作为书写工具,毛笔在中国使用了数千年?是古人不知道使用毛笔比硬笔麻烦,还是古人做不出硬笔?答案都是否定的。从根本来说,古人既不是从实用也不是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待书法、选择书写工具的。古人选择既不好掌握、又不方便使用的毛笔作为书写工具,决不是着眼于实用,而是着眼于人———用毛笔书写可以修炼人。与此相应,从书法中也可以看到人———“字如其人”。因此唐代选官时从书法中看到的决非字漂亮与否,而是看候选人的综合素质,至少可以看到候选人的修养。可以说,选择毛笔作为书写工具、用学习书法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,充分表现出了前人的智慧。因为用学习书法来修炼人不仅特别方便,而且十分有效。特别方便———只要有笔、墨、纸、砚就足够了;十分有效———毛笔不容易掌握,不允许糊弄,书写者的状态在笔下表现得清清楚楚。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学不好,没有认真细致的精神也学不好。因此书法使“素质教育”落到了实处。着眼于修炼“人”是书法传统精神的核心。离开培养人综合素质的目的,书法教育就不必普遍开展。但要着眼于培养人的综合素质,书法教育就应该普遍开展。至少它应该成为小学的一门重要课程。
学习书法是培养少年儿童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,这首先是由书法的特点决定的。书法中有美。书法中的美丰富多彩:看得到的,如各种书体、各种形态的美;感受得到的,如各种风格、各种意境的美。书法中既有具象(如一幅作品)的美,又有抽象的美(书法中凝聚着美的规律),少年儿童学习书法可以培养鉴赏美的眼光和表现美的能力。书法中有哲理。书法中充满了辩证法。如运笔上的提、按、轻、重、快、慢,用墨上的浓、淡、枯、润,线条上的粗、细、断、连,结构上的大、小、欹、正,章法上的疏、密等等,只有妥善地处理好这些矛盾,把这些矛盾都辨证地统一在一个点画、一个字乃至一幅作品之中,才能给人以美感。少年儿童学习书法可以培养辩证的思维方法和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。书法作品书写的内容都是著名的警句、诗词、文章等,少年儿童在学习中会受到熏陶。书法的运笔有音乐般的节奏,线条有舞蹈般的灵动,结构有建筑般的精致。少年儿童学习书法的收获是多方面的。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,更是博大精深的文化。著名物理学家、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全德教授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的《亲子书法课堂》中说:“毛笔书写是三维的,学习书法可以开发少年儿童的智力素质。”书法博大精深的特点既决定了书法不是轻易可以学好的,同时也决定了学习者在书法中收获的决不仅仅是一手漂亮的字,甚至主要的不是一手漂亮的字。学习书法重在过程。学习者在综合素质方面的收获远大于写一手漂亮的字。
许思园先生在《中国文化论》中就说:从古迄今,书法为普遍、实用之艺术,中国人审美修养实基于此,因而陶冶成世界上能鉴赏形式美之民族。旧中国之篆、隶、行、草、山、水、花、鸟画幅,陶瓷、玉器与园庭布置皆无上美妙,发扬民族文化,必经恢复此艺术境界始,而其根本则在书法。许思园先生的话是1956年说的,时光已经过去近50年了。遗憾的是至今书法教育仍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。在日本中、小学的课程表中,“书法”是必修课(小学叫“书写”,高中选修,叫“书道”)。在我国古代,书法也是启蒙教育中的必修课,而在今天的许学校中,“书法”仅被视为一种“特长”,许多学校的课程表里根本没有书法课的影子,有些学校甚至连一个称职的书法(习字)老师都没有。
如何继承用书法育人的优良传统,发挥书法在培养人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,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。发挥书法在弘扬民族文化方面的作用,必须从少年儿童书法教育开始,而其关键在于认识书法对于培养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。只有这样,书法才能进入学校课堂,也只有这样,中国书法才有光明的前途。